公众版
科室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室导航 > 山东省皮肤性病学重点实验室 > 科室动态 >

重点实验室在《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发表最新研究成果:IL-22在麻风神经损伤中的机制研究

来源: 时间:2024-11-25 16:41:57 点击量:

  近期,重点实验室在《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Q1,11)在线发表论文,该研究首次揭示了IL-22在麻风患者中的特殊作用,特别是在麻风引起的神经损伤中的关键机制。

  麻风分枝杆菌具有嗜神经性,这也是该菌区别于其他之分杆菌的独有特性,是导致患者畸残的主要原因,但其外周神经损害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qPCR检测发现,IL-22显著高表达于麻风皮损并聚集于皮神经周围,对比结核及非典型分枝杆菌(NTM)感染患者中几乎不表达,提示IL-22可能在麻风神经损伤的机制中发挥了特定作用。ELISA分析进一步表明,麻风患者血清中的IL-2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在体外实验中,通过麻风分枝杆菌裂解物(MLS)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MSD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上清细胞因子浓度,观察到IL-22的显著升高。此外,研究还证明IL-22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促进了施旺细胞的凋亡,这在施旺细胞表达的iNOS和IL-22RA1的蛋白水平上得到了验证。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IL-22显著诱导了施旺细胞的凋亡,且这种凋亡可通过iNOS抑制剂显著减弱。

  这一研究结果为麻风引发的外周神经损伤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提示IL-22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介导麻风神经损伤。这一发现为未来针对麻风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我院暴芳芳教授与硕士研究生耿寒青为本文第一作者,张福仁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03369); 山东省泰山学者项目(tsqn2022113)资助。
 


 

通讯员:林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