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为什么需要做骨密度检查?”
这句话是影像室日常工作中患者最常提出的问题,今天就由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什么是骨密度检查以及为什么要做这项检查。
什么是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全称是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克/立方厘米”表示,是一个绝对值。骨密度测定检查能准确测量骨量流失的程度,是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也是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骨密度测定的方法有:超声波骨密度测定、定量CT立体骨密度测定(QCT)、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DXA)。其中,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是WHO公认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
全世界每3秒就发生1次骨质疏松性骨折,1/3女性和1/5男性会在50岁以后遭遇一次骨质疏松骨折。骨质疏松还会导致腰酸背痛、身高变矮、驼背等。通过骨密度检查可提前预防骨质疏松,你还会觉得骨密度检查是没有意义的吗?
骨密度检查怎么做?
骨密度仪机器整体结构如下图所示,患者需平躺在检查床上,由影像室工作人员固定摆位,扫描臂平行移动,先后对腰椎及双侧股骨等三个部位进行扫描检查,全程耗时7分钟左右,骨密度测定无痛、无损伤,应放松心情。检查结束即可出报告,无需长时间等待,结果可靠,方便快捷。
我院应用的美国GE双能X线骨密度仪,其测量精确度高,对人体辐射危害非常小,检测一个部位的放射剂量相当于一张普通胸片的1/30,QCT的1%,检查结束后受检者体内是没有放射性的,可以立即做其他项目,并且对周围所有人都没有辐射。
什么人需要做骨密度检查?
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发布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提出:绝经后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需做骨密度检查。再结合我国国情,建议以下人群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
绝经后女性
50岁以上男性
有以下1个以上危险因素者:
1. 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
2. 缺乏体力活动、经常不在室外活动者
3. 有脆性骨折史或脆性骨折家族史
4. 性激素水平低下
5. X线显示骨质疏松改变者
6. 接受骨质疏松治疗需要进行疗效监测者
7. 有影响骨骼矿物质代谢疾患(肾功不全、糖尿病、慢性肝病、甲状旁腺亢进)
8. 服用可能影响骨矿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肝素等)者
注意:鉴于骨密度检查有X射线的微量辐射,妊娠、哺乳期妇女应避免做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检查报告怎么看?
骨密度检查的结果被称为“T”评分和“Z”评分。
对于中老年人,T值更具有临床判定意义。
当T值为-1到-2.5时,提示骨密度减低;当T值≤-2.5时,提示骨质疏松。
对于绝经前女性及小于50岁男性,更需要看Z值。
Z>-2.0时,表示您的骨密度在同龄人范围之内,Z≤-2.0时,表示您的骨密度不如同龄人,要确诊是否是骨质疏松,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判断。
预防骨质疏松该怎么做?
1.在饮食方面注意补充钙质
补充钙质的最好食物是牛奶,另外,豆制品、芝麻酱、海带、鱼、虾皮等钙含量都比较丰富。骨汤不能补充钙质,且嘌呤含量较高。此外,不要以为绿叶蔬菜只含有纤维,像油菜、小白菜、芥蓝、芹菜等都是不可忽视的“高钙”蔬菜。
2.加强户外活动
日常生活中要多做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另外,适量服用维生素D的药物也有效。维生素D不但可以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还能促进儿童骨骼健康发育,另外还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风湿性关节炎等老年疾病。
3.加强运动锻炼
运动可以刺激骨组织强健骨质,增加骨密度,可以使血中的钙向骨骼中沉积,并且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关节韧性,能提高身体的活动能力,防止摔跤。
一般35岁左右,人体骨量达到其一生中的最高值,而后,会不可避免的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有骨量丢失,于是骨密度下降,骨骼强度就会变差,但如果青少年时期具有较高的骨密度峰值,则可以对抗因年龄增长导致的骨量丢失,对预防成年后的骨质疏松有很重要的意义。
因此现代人应转变观念,改变生活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好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不要让骨质疏松早早“找上门”。